今年,我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主管部門的精心指導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認真落實黨的十七大和縣“三干會”、“兩會”精神,圍繞全縣經濟發展的大局,不斷地營造和提升全縣的科技創新氛圍,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加強科技工作組織領導,加大科技工作的投入,加快建立自主創新體系,加強政策引導,強化科技管理,優化科技服務,開拓進取,求真務實,扎實工作,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主要有五個亮點:一是袁隆平第三代超級稻示范試種成功。5個新品種7個示范片,無一失敗,全面豐收。二是專利創新成果顯著。今年的專利申請量多達11個,授權3件,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三是天柱山科技創業園科技孵化器已初步建成,并開始了以商招商工作。四是科技特派員為廣大農村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五是地震防災工作正式啟動,開展起了公共設施建設的地震安全評估工作。前不久省科技廳來我縣檢查工作時充分肯定了這五個方面的亮點,給予高度好評。
現將全年工作總結如下:
一、 圍繞全縣發展大局,狠抓科技招商引資
全縣的招商引資大會之后,全局上下認識一致,積極參與招商,表示一定要全面完成縣政府下達的招商任務。一些職工積極地打電話給親朋好友和同學,介紹我縣優越的投資環境和優惠政策。局成立了以局長為隊長、分管局長為副隊長的招商小分隊,先后兩次外出招商。并與縣外貿局一起聯手招商,聯合組成8人的小分隊,利用春季廣交會的機會進駐廣州、深圳、東莞等地,歷時7天,取得初步意向的項目達兩個。今年的引資任務已完成。06年引進的天拄山科技創業園項目一期標準化廠房建設已竣工,將為我縣中小型科技企業提供良好的創業創新服務平臺。
二、 開展科技救災減災,努力減少災害損失
今年年初,我縣遭遇50年不見的低溫雨雪和冰凍災害天氣,科技項目受災嚴重,我們積極開展了救災工作。
組織全體職工到創建文明縣城路段和高速公路高界段鏟除積雪,疏通道路,積極為全縣抗雪救災工作做出應有貢獻。全局上下全面動員,分片分村調查,走訪每一個科技項目受災戶,幫助樹立信心,根據省廳《南方雨雪冰凍災后重建實用技術手冊》,結合本地實際,幫助科技項目受災戶制訂恢復生產計劃。多次到省廳、市局匯報科技項目受災情況,爭取上級部門救災支持資金4萬元。號召職工對受災菇農獻愛心,大家踴躍捐款、捐物,幫助他們度過春節難關。到對口扶貧鄉龍潭鄉開展送溫暖活動,共捐款3000余元。
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地震災害后,我們積極組織職工捐款,為災區人民獻愛心。
調查、了解食用菌等科技扶貧項目因“鳳凰”臺風而受到的影響和損失,及時上報省科技廳和市科技局,爭取上級支持。
三、 規范科技成果管理,加快成果轉化推廣
積極開展20__-20__年度縣科技獎評審及向省市推薦優秀科技成果工作。根據《__縣科學技術獎勵辦法》(潛政[2005]93號)的規定,組織召開縣科技獎行業評審小組會議和縣科技獎評審會。1月28日、29日分別召開了農業、工業、衛生等三個行業評審小組會議,推薦出11個項目參加縣科學技術獎評審,對每個項目提出獎勵意見,填報了《行業評審小組會議評審情況報告表》。3月6日,召開了縣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會議,專家、評委對科技獎項目進行了認真評審,共評出擬獎勵項目11項,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4項,并于3月14日在《__通訊》上進行為期30天的公示,公示期滿后在無任何異議的情況下已經縣政府第10次常務會議審定予以表彰。在十月份組織召開的全縣科技創新暨表彰大會上根據潛政秘[20__]69號文件兌現了20__-20__年度科學技術獎獎金,頒發了獎牌和證書,有13個單位47名科技人員獲得表彰、獎勵,進一步激勵了廣大科技工作者再接再厲、刻苦鉆研、勇于創新,為科技興縣、推動我縣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今年我縣華業公司的丙位內脂系列合成香料等4個項目獲市科技獎,1個項目獲省科技獎,位于先進縣行列。
征集咨詢專家信息,支持省、市建設專家信息管理服務平臺。為加強科技計劃管理,規范科技評價活動,有效地開發利用科技咨詢專家資源,我們按照省科技廳和市科技局要求,在全縣范圍內開展征集咨詢專家信息工作,并將優秀專家向省、市專家平臺推薦,共推薦農、林、水專家27名。為更好地推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技術創新,我們于7月份對小天鵝食品有限公司、渡民米業有限公司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進行了調研,內容包括企業基本情況、企業主要經濟指標、職工知識結構及培訓、企業技術創新、企業制度創新等,按時向省政府政研室農村處、省科技廳農社處和市科技局報送了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調查表及調研情況報告。
今年我縣專利申請11件,授權3件。
四、推動農村科技創新,促進農村農業發展
年初開展了科技計劃項目執行情況調查工作,按時報送有關調查材料。我們對在施的“栝樓高效栽培技術推廣”、“高棚層架熟料袋裝香菇栽培新技術推廣”項目進行了認真調查摸底,填報了國家級科技計劃項目執行情況調查表,上報了項目執行情況總結。其中“栝樓高效栽培技術推廣”項目總投資35萬元,新增產值680萬元,利稅250萬元;“高棚層架熟料袋裝香菇栽培新技術推廣”項目總投資110萬元,新增產值980萬元,利稅60萬元。
開展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基本情況調查,對每個協會、專業合作組織的運作方式、專業類別、技術人員、組織形式、年度收入和資產情況等作了詳細調查,如實上報到省,為上級研究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合作經濟組織提供科學依據。
科技項目是農村科技工作的主要抓手,是科學研究、科技示范、科技推廣的主要途徑,是先進適用技術的重要載體。今年引進蔬菜新品種8個,瓜果新品種5個,家畜良種3個,多經新品種3個,引進農業科技人才數十人(次),組織實施農業科技試驗示范項目5個,在梅城、油壩、王河等鄉鎮建立超級稻示范片7個,引進雙兩優293、P88S/747、科超168、廣湘24S/R28-1-1、廣湘24S/ R28-3-2新品種5個,示范面積239畝。今年最高單產達923公斤,示范區群眾積極要求擴大栽種面積。
研究開發高棚層架袋裝熟料香菇栽培技術、免割保水膜袋栽培香菇新技術和利用桑枝條新配方栽培香菇新技術,致力于技術開發,提高效益。在山元菌業等公司的帶動下,試驗種植珍稀食用菌17個,發展香菇300多萬棒,產值1000萬元。用桑枝不同配方栽培香菇試驗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用桑枝配方栽培香菇單個重量比雜木枝椏栽培增加70.4%,每棒產量增加21%,花菇率達30%,價格提高70%。制定并出臺《__香菇系列標準》。使企業對生產香菇全過程實施規范化栽培、標準化加工和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使香菇產品達到WTO/SPS動植物檢疫的要求,推進了__香菇向高品位、產業化發展,食用菌開發已成為山區農民致富的短平快項目。
引進珍禽鴕鳥養殖,鴕鳥家養是一項技術含量高的養殖產業,鴕鳥肉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美味食品,含有21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其皮可謂是皮中之王,是消費者的最愛,其蛋殼、毛飾也是優良的工藝品原料,F養殖場規模已達800只,一只鴕鳥產值4000余元,經濟效益良好,是一項新興的養殖業。
采用良種良法,推廣應用新技術數十種,通過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有些項目已經走向產業化、規;陌l展軌道。第一代超級稻“兩優培九”已經成為中稻的當家品種;高山蔬菜成為高寒山區農業結構調整的熱點;食用菌的開發為山區脫貧致富找到了一條新路;楊沖生態農業科技示范園的建設展示了立體生態農業的綜合效益;第二代超級稻雙兩優293和三代超級稻P88S/747的大田示范,受到農民群眾的肯定。
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的啟動為農村科技創新工作注入了新生力量。對廣大農村派遣科技特派員,這本身就是一項創新。盡管今年剛剛起步,但是得到了組織部的重視和支持,很多特派員不等待觀望,主動出擊,引進一些為廣大農民所能接受應用的新技術、新項目。我們出臺了《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實施方案》,選擇梅城鎮潘鋪村和余井鎮柴閣村重點實施了農村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計劃。通過科技特派員推廣新技術、新品種,傳播科技信息,引導農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發展農村優勢產業,幫助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五、強化企業創新服務,提高企業競爭能力
完成民營科技企業調查摸底工作,全縣現有民營科技企業67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7家,年技工貿收入11.7億元,其中千萬元產值以上企業18家,民營科技企業每年開發新產品30多個。積極開展工業在施項目情況督查。繼精科公司入選省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企業后,利達軸承公司已通過入選省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企業專家評審。已上報有關申報材料,指導華瑞塑業有限公司申報科技創新基金項目。申報兩項市級工業科技計劃項目,精科公司年產20萬臺的“汽車轉向器球鐵件生產技術和汽車電液主動轉向系統研制”;華業化工有限公司“加壓法生產丙位內酯系列合成香料技術”,可實現年產1000噸內酯香料,產值8000萬元。
在市科技局組織下,對我縣大中型企業開展了技術需求和難題征集工作,目前有華業化工、利達軸承、奧力欣生物科技、華瑞4家企業填寫了技術需求和難題征集表,已匯總上報市科技局,下一步還要通過上級科技部門與省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進行產學研對接,為企業排憂解難,真正為企業做好服務。
開展高新技術企業重新認定工作,組織了七家企業參加了省科技廳在安慶市舉辦的高新技術認定工作培訓班。根據國家新出臺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的要求,首批申報了我縣精科公司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第二批申報華業公司、八一紡織、天元塑業、華瑞公司、雄峰實業等5家企業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開展了民營科技企業科技人員中初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有關工作,加強了服務民營科技企業的力度,充分調動民營科技企業科技人員創新的積極性,促進我縣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壯大,目前已完成申報中級專業技術職稱資格2人,申報初級專業技術職稱資格6人。
六、 切實加強科技宣傳,大力營造創新氛圍
配合省廳、市局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科技活動周活動。5月17日-23日科技活動周期間,我們與省市機電工程學會、縣委宣傳部、縣科協、縣文化局、縣供電公司等單位一起到塔畈鄉開展送科技文化下鄉活動,共向鄉文化站、農技站及學校贈送科技書籍、作業本、技術資料5000余份,贈送超級稻良種10畝,總價值15000余元。
十月中旬組織召開了全縣科技創新暨表彰大會,總結了我縣近年來科技創新工作開展情況。近幾年來,我縣積極開展科技創新,在促進工業發展、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帶動高新技術產業、提升傳統產業、壯大民營科技企業、推動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方面做了許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別是袁隆平院士第三代超級雜交稻的試驗示范、科技創業園建設這兩大領先工作受到上級領導的肯定和同行業的好評,走在全市先進行列。
組織召開了全縣食用菌新技術信息交流會,這次會議加強了食用菌行業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探索,看到了我縣食用菌生產發展的良好前景,從而促使我們更好引導縣內龍頭企業、合作組織、科研單位積極相互配合與交流,實現行業內部優勢互補,提高聯手闖市場的能力,真正把我縣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
以科技活動周為契機,大力營造全社會學科學、用科學的氛圍。6月中旬,__中學舉辦了第二屆科技節,此次科技節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有科幻電影、科技知識講座、科技小論文比賽、科技知識展覽、科幻書畫比賽、科技小制作等,學生踴躍參加,創作的作品涉及有航空航天、新能源、農業、工業、國防等領域,知識面廣、內容新穎,充分展現了當代中學生學科學、愛科學、講課學、用科學的精神風尚和不斷進取的創新精神。我局領導應邀在科技節開幕式上為師生作了題為 “自主創新是我國科技發展的主要方向與核心要求 及 地震與防震知識” 的專題講座。這次科技節辦得非常成功,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利用科技信息網站宣傳報道我縣科技工作。我們在網站及時發布科技動態,公告申報各級科技項目,登載種植、養殖、加工等先進適用技術成果,供下載,尤其是配合科技扶貧項目的實施,介紹高山蔬菜、瓜蔞、二代超級稻和食用菌技術知識,宣傳推介天柱山,將科技扶貧與旅游經濟發展相結合,以旅游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為供求信息提供平臺,介紹我縣名、特、優、新產品和專利技術,引進新技術成果。
七、 防震減災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認真學習貫徹市防震減災會議精神,主要是抓好宣傳,提高全民防震減災意識;抓好監測,提高觀測井點地震監測預報能力;抓好建設工程抗震設防,尤其是重大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提高公共建設工程及其他工程的抗震設防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確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7月下旬,根據縣政府統一部署,我們配合縣教育局對全縣各學校校舍抗震情況進行排查、檢查。8月17至18日,省政府“學校校舍抗震安全排查”督查組到我縣檢查、指導工作。督查組一行先后到王河中心小學等處仔細察看了學校房屋的建筑物現狀、原始資料、施工質量、結構特點、構造和抗震能力等情況,針對各類建筑物的不同情況,分別提出不同的整改意見和要求。與此同時,對目前我縣在建或正在籌建的重點工程主動進行介入,先后就縣中醫院的在建七層住院部大樓和嘉宜公司正在籌建的十七層高商住樓工程,到相關建設單位和部門宣傳、解釋工程抗震設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他們按國家相關規定配合做好工程的抗震設防工作,確實把人民群眾利益放在首位。8月中旬市地震局副局長沈德高一行來我縣檢查指導防震減災工作時還親自到縣中醫院和嘉宜公司工程工地,就工程抗震設防工作進行了實地考察和調研。9月初我局邀請市地震局領導一起陪同中醫院到省地震工程院洽談地震安全評價有關事宜并達成意向協議,9月中旬省地震工程院對中醫院住院部大樓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已經結束。嘉宜時代廣場工程安評工作正在進行中。我們要以此兩項工程為起點,積累經驗,把今后建設工程的抗震設防工作全面抓緊抓好,使我縣防震減災工作再上新臺階。
20__年工作要點
20__年及近期的硬性目標是辦成5件事:
一是爭取成為袁隆平超級雜交稻的示范試種基地,盡快形成千畝示范片,并逐步形成推廣基地。
二是不斷地培育發展高新技術企業,爭取達到5家,由全市的第二位上升到第一位,爭取每年有1-2個中小企業得到發展基金的支持,專利申請達到10件以上,成為全市第一。
三是天柱山科技園、科技孵化器的建設,要保持領先地位,爭取有60家中小型科技企業進入科技園。以提升縣域經濟和縣級科技事業的形象。
四是爭取用兩年時間打造全省科技特派員先進縣。
五是啟動科技館建設。力爭兩三年內申請項目資金2000萬元,建成2000平米的科技館。
。ㄒ唬┗舅悸
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全縣的發展大局,狠抓科技項目、引領經濟發展,全面激發全民的創新熱情,加強科技培訓和普及,提高全縣人民的科技意識和科技水平,全面營造學科學,用科學的濃厚氛圍,狠抓科技創新,增加技術含量,促進經濟總量的增長,為縣域經濟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ǘ┍U洗胧
1、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將科技創新工作作為“科教興縣”的大事來抓。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關于加強鄉鎮科技工作意見》、《關于鄉鎮黨政領導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考評辦法》和《關于加快工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結合科技培訓和科技下鄉活動,大力促進科技創新。提高全社會的科技創新意識和積極性。
2、進一步健全科技中介服務支撐體系。努力培育技術市場;加強建設管理企業化、服務專業化、組織網絡化、功能社會化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
3、制訂鼓勵人才自主創新的政策措施。要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全面實施人才強縣戰略,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不斷壯大我縣科技人才隊伍。要堅持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集人才。要千方百計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做到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做到揚長避短,人盡其才。
4、建立產學研有機結合的良好機制。好的機制能夠密切產學研的結合,使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在“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原則下,市場化運作,以達到科研機構出成果、企業出效益、社會科技進步的“三贏”效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