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綜述
__鎮系__縣的邊陲重鎮,其四周與__縣的店前和本縣的__、__、__鎮四鎮毗鄰接壤,全鎮轄__個村,__個居委會,約__人,__余戶,國土面積為__平方公里,其中耕地__公頃,山場面積__公頃,長河支流前鋪前自西向東穿境而過。全鎮大小河流共計__條、大小山塘近__口、。ǘ┬退畮靇_座、有堰渠__多處,大部分耕地和村莊均分布在山谷之間,日照充足,素有__“西北大糧倉”之稱。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帶領全鎮人民著眼當前、立足長遠、搶抓機遇、頑強拼搏,始終把水前事業作為農業的命脈抓緊抓實,在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防汛抗旱、水土保持和水資源管理、保護、利用等方面工作又上了一個新臺階,極大地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使黨在農村有關路線、方針、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實,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做出了應有的貢獻,F將我鎮20__年度水利興修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二、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提高面上防汛除澇抗旱能力,進一步改善農田綜合生產基礎條件和農業生態環境為主要目標,鞏固、完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政策,切實加大財政投入,深化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大力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和諧,確保新農村水利建設上新臺階,取得新成果。
三、工程進展及效益情況
20__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在繁雜的政務工作中抽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務投入到水利興修工作之中。1、重點工程進展情況:我鎮的工作重點是以水毀工程修復為中心,著力實施病庫除險加固、農村飲水安全、重要圩口堤防加固達標,中小河流綜合治理等方面工作。截止目前為止,完成水毀堰修復9座,加固當家塘31口,新建排灌、降漬中溝1050米,橫斷渠400米,排水涵1座,修復沖毀河堤440米,涵9處,新建提灌站1座,灌渠900米,總共完成工程量18.6萬方,其中土方為17.1萬方、石方為1.5萬方,合計投入資金285萬元。占總任務的98%。2、效益情況:我鎮重點水毀工程修復全部完工后,可新增蓄水5.2萬方,改善灌溉面積1320畝,低產品改良500畝,很大程度地完善了我鎮農田水利基本設施建設,極大地提高了水利設施的利用率。同時,我鎮確保了各級政府所定重點工程的順利實施:一是加大了青天畈中低產田改造的工作力度;二是完善了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程屋塘、汪家塘等11口當家塘清淤、修涵及程屋堰、羅加堰等10處堰渠的修復、加固;三是力爭了松泉村同盟水庫除險項目,前期已做好規劃、設計、評審及其招、投標等工作事項,目前已啟動了工程建設工作;四是吳畈村人飲工程開展順利,能解決當地1200人口的吃水問題。
四、我鎮的具體做法: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高度重視水利興修工作,也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服務“三農”的具體體現,我鎮之所以在水利興修工作中能夠取得一點成績,主要來自于上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來自于全鎮上下齊抓共管、團結拼搏的結果。一是高度重視,廣泛宣傳,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去年下半年,我鎮在水利興修工作中早安排、早宣傳、早發動,在七月份,鎮黨委、政府組織召開了水利興修的專題會議,要求各村(居)要積極行動起來,開好各種形式的會議,全面檢查水庫、壩、堰渠等水利基礎設施。對重點水利設施的小問題也決不放過,必須嚴肅以待、認真處理,確保重點水利工程正常使用。二是統籌兼顧、突出重點、點面結合,迅速掀起水利興修新高潮。按照誰受益、誰管理;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鎮政府適時提出了水利興修要與鄉村道路建設相結合,與整村推進項目工程建設相結合,與其他項目工程建設相結合的實施方針,明確了鎮級重點工程,要求各村(居)至少要有1-2處村級重點工程,要保證組組有工程、戶戶有任務。同時要充分發揚民主,決不干群眾不愿意干的事,決不做群眾不愿意做的工程,充分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受益群眾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并制訂出一系列的獎懲激勵政策,形成你追我趕的競爭機制,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制做“流動紅旗”,創造“紅旗工程”,在全鎮展現出轟轟烈烈的良好局面。三是加強領導,強化責任,硬化措施,確保各項工作任務順利實施。鎮政府成立了以鎮長為指揮長,分管鎮長為副指揮長,黨政辦、經發辦、財政、水利、民政、農經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水利興修指揮機構,負責組織實施、檢查督促全鎮的水利興修工作,同時還明文規定了蹲村鎮干為所在村第一責任人,各村(居)主任為直接負責人,嚴把在興修過程中的每個工程質量關和工程進度關,從而有效地保障每個工程的順利達標。鎮政府在去年災后恢復及冬修工作中,共投資28萬元實行“以獎代補”,極大地促進全鎮水利事業發展。
今后,我鎮將繼續做好20__年度我鎮水利興修掃尾及其總結評比工作,確保工程早日發揮效益。
總之,我鎮的水利興修工作與往年相比,有新突破,有新進展,但離上級領導的要求還相差甚遠,鎮黨委、政府將一定按照上級領導的要求,集中精力,整合資源,盡力解決病庫除險、河堤堰渠保安及人飲安全問題,實行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同時懇請上級政府及水利主管部門更進一步重視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對基礎薄弱、經濟滯后的鄉鎮加大扶持力度,進一步體現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三者統一,努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