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為大家演講的題目是“承華夏美德,弘民族精神”。
首先,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何為華夏?《春秋正義》里說:“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故稱華。”在廣闊的華夏大地上我們的祖先歷經磨難,以偉大的創造力,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世代繁衍生息,從遠古蒙昧走到現代文明。傳統在幾千年的時間里,已經流淌在中華文化的血液之中,生生不息。
美德是中華文化的根基,經歷史沉淀,精聚為八個字,即忠,孝,誠,信,禮,義,廉,恥。
“忠”即為人忠正,對情忠貞,對人忠義,對事忠實,對國忠心。析天下之大事,究中國之方向。以弘忠正正氣為己任,振社會之風氣。
“孝”是教國民懂得感恩,百善孝為先,孝為立人之根本,故有“無暇之玉,可以為國器;孝悌之子,可以為國瑞。”
“誠”是求真務實的品質。“君子養心,莫善于誠”真誠是一切道德的底色。
“信”人生漫漫,信字為先,民無信不立,信是成功的基石。
“禮”是人際文明的規范!抖Y記》有云:“禮之于人也,猶酒之存糱也”中國素為禮儀之邦,昔程門立雪,顯尊師之禮;憶黃香溫席,彰孝親之禮;今女士優先,顯敬女風范。愿人人存禮于心中。
“義”是人間正道的向導,《三國志》有言:“仁者不以盛衰改節,義者不以存亡易心。
“廉”是清白高尚的情操,古人云:“公生明,明生廉,廉生威,威興業。”廉潔是贏得民心,治理國家的根本。
“恥”是人之為人的底線,知恥而后勇,知道羞恥,才有自尊,才能奮然而前行。
民族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是一個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體現。有人說:“你所在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是什么,中國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國便不黑暗。”曾記否,七分盛世繁華嘆,三分悲苦離別憂。昔有八國聯軍侵北平,日軍烽火燃東北;今有一帶一路新征程,敢叫華夏換新顏。
當代中國從五千年的歷史浪潮中走來,潮起潮落,花謝花開,任時間在她身上擊打,破碎,灼燒。在她一次次起身站立之時,時間雙手呈給她至高無上的新生的榮耀。
有人問:憑何言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有人答:憑以京評豫越梅,演繹高臺千年;憑以宮商角徵羽,唱彈口指萬世;憑以儒道法墨名,訓育仁義道德;憑以詩詞曲歌賦,育情音韻凡間。憑以和平,包容,堅韌,自強。
試看曾千年同行之文化,誰不千瘡百孔塵灰厚積。憑何?憑此!
而今,我們作為新一代青少年,都應秉承華夏美德,弘揚民族精神,以要中華文明之光!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