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想和大家談一談我前段時間看到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的作者在回家的路上,看見了一位暈倒在地的老人,有路人繞開走,也有很多人圍觀,有人猶豫著要不要不去扶,卻被同伴拉了回來。作者拿出紙筆,想讓圍觀者寫下電話號碼作證他是好心扶起老人,以免以后發生麻煩。就在圍觀者一一拒絕作者時,一位出租車司機停下車子,急急忙忙跑到老人身邊,一言不發開始對老人實施救援。
從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出三類人,第一類人是圍觀者和路人,他們選擇了對老人視而不見,好像不關他們什么事,最多也只是看看熱鬧,可以說是遺棄了美德,遺忘了民族精神。第二類人是想扶卻不敢扶的人,這類人心中其實是有那份善心的,只是在他們心中,利益的分量大過美德。第三類人就是出租車司機,他是沒有考慮過自身的利益的,他只知道老人摔了我要扶。而這類人就是有中華美德,民族精神的最好表現。
我們都知道,樂于助人,無私奉獻一直是中華美德,而我們反過去看,剛剛談的第一,二類人,他們為什么不扶老人?或者說,他們為什么淡忘美德?簡單來說,就是兩個字“利益”。他們怕扶起老人后老人訛他們,于是選擇視而不見或者不斷猶豫,社會上這種例子很多:偷東西,貪污,不尊敬老人,在景點亂涂亂畫,甚至故意破壞公物等行為,有些說來很小,但它確確實實是遺忘了中華美德,遺忘了民族精神。
為了避免發生上述行為,我們必須加強對中華美德和民族精神的教育。我認為教育的第一對象應是成年人。首先,他們是社會的主要組成人員,其次他們對家庭的影響力較大,如果他們自己都不做好的話,極易導致社會變得冷漠,人人都不愿去充當好人,家中的親人也容易被其影響。
第二對象就是青少年,青少年知道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但對最初步的道德要求卻不清楚,不實行,不能判斷現實生活中丑惡的東西,有的甚至還受到社會上丑惡行為的影響。今天我們要建設祖國,復興中華,需要身體力行,發揚中華傳統美德,遵守“愛國守法,明理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道德。今天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努力學習,明天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貢獻。
從古至今,從不缺乏中華美德,民族精神的完美體現。
古有劉綺燃荻讀書,常林帶經耕鋤,今有童第周路燈下讀外語。古有曹雪芹家境敗落,而寫出不朽的《紅樓夢》,今有張海迪高位癱截,卻仍勤奮學習,熱心助人。古有楊乞家貧如洗,將所討食物均奉獻雙親,今有小修車匠藍川輟學照顧父親。
慷慨赴死的譚嗣同,推翻帝制的孫中山,橫眉冷對的魯迅,抗日獻身的張自忠以及無數為祖國發展,為人民服務做出努力的英雄豪杰都體現了民族精神。
而這些美德和精神是值得我們傳承和發揚的。
我們的祖國在漫長的歲月里,孕育了長青的山川,長碧的山水,也培育了千千萬萬的個人,作為一個中國人,讓我們倍感驕傲的就是我們的中華美德和民族精神,所以,讓我們手拉手,心連心,共同把中華美德傳承下去,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讓中華民族這朵美麗的花綻放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的聆聽!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