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全鄉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鄉全鄉干部職工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一個目標、兩個增強、三大任務、四大提升、五大保障”總體發展思路和“農業興縣、工業強縣、旅游活縣”產業發展取向,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打基礎、抓產業、保民生、重環保”為重點,以脫貧攻堅為底線,以農民增收致富奔康為目標,凝心聚力、開拓創新、攻堅克難,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一、提高政治站位,全力推進脫貧攻堅。
**鄉緊緊圍繞脫貧攻堅“核心是精準、關鍵在落實、確?沙掷m”工作要求,對標年度脫貧目標,強化領導,明確任務,落實責任,細化措施,把扶貧開發作為頭等大事抓。
(一)狠抓思想認識,強化責任落實。鄉黨委、政府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縣委縣政府相關文件要求,認真制定《**鄉2018年脫貧攻堅工作方案》、《**鄉2018年脫貧攻堅工作計劃》《**鄉2018年脫貧攻堅工作要點》、《**鄉2018年脫貧攻堅春季攻勢工作方案》,始終把精準扶貧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中心工作來抓,念茲在茲、唯此為大,細化精準扶貧對象信息,讓措施、內容、目標上墻,確保任務清楚,目標明確,職責明晰。成立聯合督導組,采取定期督導、隨機抽查、談話求證等方式,掌握駐村干部工作進展情況,確保脫貧攻堅取得實效。
(二)狠抓工作落實,強化精準施策。一是精準對應國家業務管理子系統,全面開展人口復核工作,建立動態管理臺賬,確保系統信息數據與實際情況、紙質檔案完全一致。二是對2018年計劃脫貧的貧困戶每月進行收入動態監測,對已脫貧的脫貧戶每季度進行收入動態監測,預防返貧風險。三是認真分析全鄉各村實際情況和脫貧難度,收集貧困村、貧困戶的項目需求,主動到行業主管部門和分管縣領導處跑項目,統籌推進全鄉項目資金、項目分配,做到了將扶貧資金用在刀刃上,2018年共落實13個脫貧項目,總資金583萬元。四是駐村農技員深入到村組、貧困戶家中開展產業技術指導培訓,利用春耕時節,對貧困戶種養殖業進行全方位指導培訓。五是因地制宜、因村施治、因戶施策,引導貧困村形成核桃、枇杷、蘋果、花椒等主導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
(三)創新工作方式,強化駐村幫扶。**鄉黨委政府充分發揮幫扶力量攻堅作用,通過制度完善、方法創新、強化督導,確保幫扶責任人全部落實到戶,幫扶成效精準到位。一是建立完善“五個一”周記月考季述年評、聯席會和第一書記“兩單兩表一會”等機制,制定我鄉“五個一”幫扶力量考核實施細則,修訂完善幫扶單位、駐村工作組、第一書記、駐村農技員管理考核辦法。二是創建了**鄉2018年脫貧攻堅工作動態墻工作法,第一書記和村兩委要做到月初有計劃、月中有開展、月末有總結。三是針對我鄉已脫貧返貧風險高的貧困戶,制定了返貧風險監測明白卡,將已脫貧貧困戶的返貧風險點以及后續將對其開展的針對性幫扶計劃及幫扶措施全面體現,讓貧困戶享受到脫貧不脫幫。四是成立由“五個一”成員單位組成的聯合督導組,采取定期督導、隨機抽查、談話求證等方式,掌握駐村干部工作進展等情況,扎實推進了各村各項脫貧攻堅工作。
二、打實產業基礎,促進農民增效增收。
(一)著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全鄉規劃體系,加強基礎設施配套,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統籌全鄉生產生活需要,精心編制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計劃,截止目前,已完成**鄉鹽井村1組通組公路1.1公里硬化,投資37萬元;**鄉大灣村2組通組公路1.6公里新建,投資48萬元;**鄉大灣村2組聯戶路1公里新建,投資12萬元,新建**鄉平等村機耕道7公里48萬元項目。正在抓緊修建小堡鄉至**鄉公路提升改善工程共10.9公里1236萬元項目,修建柏樹村經果林灌溉渠道1.6公里20萬項目,新建硬化柏樹村田間耕作道2公里25萬元項目,新建**鄉大灣村機耕道3公里30萬元項目,柏樹村7、8組通組路硬化3公里145萬元項目,大灣村1組至4組通組公路硬化4.34公里175萬元項目,大灣村扶貧新村項目62萬元,目前正在抓緊施工,預計12月底前全面完工。
(二)著力推進農民創業增收。樹立“產業優先、一村一品、打造精品”理念,根據各村產業特點,精心規劃產業發展。依托示范區帶動作用,以點帶線,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全鄉2018年共種植玉米800余畝,水稻(太白谷)130余畝,核桃10600余畝,花椒2400余畝,枇杷800余畝,蘋果600余畝,經濟作物(白芨30余畝,重樓60余畝)。結合科技下鄉活動,加強核桃、枇杷、花椒等經果林管護力度,對其修枝、整形、施肥等后期管護培訓,開展技術交流培訓6期,貧困戶一對一農技幫扶走訪120余次,受訓人員1600余人次,發放宣傳資料2000余份,農戶管護水平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顯著提升。
三、強化農旅融合,夯實**旅游基礎。
我鄉緊緊圍繞“大美**•區域中心”發展目標,打造“紅色驛站”,發展旅游產業。一是深入挖掘自然人文景觀,完善大灣康養旅游規劃。積極爭取各方支持,聘請專業規劃團隊,對**鄉的歷史文化和自然景觀進行考察調研,對**鄉積淀深厚的南絲綢之路驛站文化、紅軍文化、民俗文化等進行深入挖掘,整合峽谷河流、低山經果林、中山彩林、高山草甸等自然景觀,同時考慮周邊聯動、突出特色形成《**鄉旅游發展規劃》。二是融入人文內涵,打造絲路景觀。依托銅鑼房森林康養基地優越的山水生態環境,以恢復絲路為主線,爭取項目實施,對古路遺址、廊橋進行保護性恢復,對曾經作為驛站的**老街、平等老街、大灣老街等進行打造提升,在線路上充分融入紅軍文化和當地民俗文化,培育展現自然景觀,連點成線,輻射周邊,形成絲路景觀帶。三是注重細節抓好配套建設。整合現有新村聚居點建設游客接待中心、停車場、旅游廁所、露營營地、民宿酒店、特色農產品銷售點等設施,完善外部旅游交通標識和道路指導,精心設計制作景點導覽、歷史文化簡介等標識標牌。四是強化示范引導,完善接待功能。鼓勵和支持當地群眾或通過引進業主投資在新村開辦農家樂開發地方特色美食,在老街融入驛站文化改造特色民宿,包裝銷售特色農產品,通過示范帶動吸引外出青年回鄉創業,逐步形成業態,完善當地的接待能力。
四、強化網格監管,扎實推進環境保護。
(一)強化組織領導,嚴格落實環保“一崗雙責”。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綠色發展理念,深刻領會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重大決策部署,在思想上、行動上切實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成立了以鄉黨委書記為組長,鄉長和分管副鄉長為副組長環保工作領導小組,對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反饋環保問題和日常排查出問題歸納整理,層層壓實責任,逐項明確整改要求、整改時限、整改責任人,將環境保護職能職責分解細化落實。
(二)堅持問題導向,堅決抓好環保問題整改。對照中央、省、市、縣環保督察整改要求,舉一反三,堅決抓好環保問題。一是認真落實巡查、處置制度,督促和指導相關工礦企業、小水電、畜禽養殖場整改,完善自身環保管理,嚴格落實各項污染防治措施,確保穩定達標排放。二是認真落實河長制相關工作,加強對轄區內小水電站監管,保障下游生態流量,安排專人對河道內外垃圾進行清理。三是強化與部門信息溝通,發現違法違規行為及時制止并上報相關單位,嚴厲打擊涉河違法行為。截至目前,下發工礦企業整改通知書23份,畜禽養殖整改通知書26份。四是強化環保問題整改,截至目前已完成禁養區養殖戶王曉英、吳左發整改銷號。五是全力推進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落實普查員4名,強化推進入戶調查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前期摸底統計調查共24家,其中工礦企業17家,養殖戶7家。
五、提高行政效能,黨的建設呈現新面貌。
(一)抓穩黨建促發展。嚴格落實黨風廉潔建設“一崗雙責”,常態化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來川視察重要講話精神。充分利用“三會一課”制度、農民夜校、固定黨日為載體,及時梳理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廉政風險點,強化黨員履職盡責,有效帶動群眾脫貧致富。
(二)抓好基建展新貌。扎實抓好農村基層黨員隊伍建設,更好地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良好的黨風促政風帶民風。落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學習,帶領全體黨員扎實開展精讀一篇原著、重溫一遍誓詞、開展一次討論、撰寫一篇心得、做好一件實事等行動,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
(三)抓實效能創事業。認真落實縣政府系統集中整治作風提升行政效能專項活動動員大會會議精神,針對問題臺賬,逐一整改落實,將作風整頓效能提升工作納入年終考核,激發干部職工干事創業動力。進一步清理行政權力清單,更新便民服務指南,明確坐班人員和坐班制度,做好坐班與下村、出差之間的協調,增設投訴舉報電話,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全面提升行政效能。
六、注重改善民生,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一)科教文衛工作穩步推進。一是推進教育扶貧政策宣傳,教育救助申請,覆蓋率100%,完成建檔立卡貧困學生中職、高職階段“雨露計劃”17人。二是大力推進文化基礎設施、設備的建設,2018年完成了大灣村、平等村、柏樹村三個貧困村各類文化設備填補,完成了大灣村文化活動場所新建。三是開展“科技之春”農村技能知識下村活動宣傳1次460人次,發放宣傳資料600余份。
(二)計劃生育服務持續加強。穩步推進農業人口獨生子女家庭獎勵政策。進一步加大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工作,對流入人口實行規范化管理。2018年共出生42人,符合政策生育率100%;執行農村獎勵政策誤差率為0。
(三)社會保障工作不斷完善。社會保障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截止9月,完成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2813人,新參保117人,新增待遇領取33人。完成**鄉2018年城鄉居民醫療保險3773人,繳費679035元,新增參保6人。全面落實優撫政策,發放民政低保金242667元,高齡補貼金47450元,困難殘疾人補助金10560元,特困補助金43800元,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34560元,解決大病醫療報賬10余人次,臨時救助22人。新申請低保2戶,新辦理特困4戶5人。
(四)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有效。一是建立健全維穩工作機制,堅持定期排查不穩定因素,2018年調處各類糾紛53件,處理各類信訪事件8件。二是積極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的方針。依托“掃黑除惡”行動,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和邪教活動,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使平安村創建率達100%。
(五)各類安全工作扎實開展。2018年組織召開安全(聯席)會議9次,防汛安全會議6次,安全專題培訓會6次;安全大檢查3次,防汛安全巡查38次,聯合執法安全檢查3次;排查出各類安全隱患50處,督促(協調)整改安全隱患45處,督促礦山企業整改3家,上報和協調治理2處。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鄉發展存在的困難和不足。主要體現在:一是思想還不夠解放。思想固化、觀念陳舊、開拓創新意識還不夠。二是深化農業供給側改革還不夠深入。農業產業結構還不夠合理,農副產品單一,防風險能力較差。三是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通組路、機耕道等交通網絡設施以及水渠、水池、管網等水利基礎配套設施還需進一步加強。
2019年工作計劃
2019年,我鄉將繼續緊扣縣委“一二三四五”工作總體思路,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定專注發展、加快發展定力,堅持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和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對標年度考核目標,全力推動全鄉社會經濟發展。
一、全力做好脫貧攻堅。
一是深入貧困戶家里開展感恩教育,深入細致地為貧困群眾算好收入賬、發展賬和感恩賬,引導貧困群眾從情感心理上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二是深化項目管理,確保脫貧人口產業發展資金補助到戶,做到資金項目精準有效。三是深化駐村幫扶,抓好社會扶貧工作,加強對部門聯系,對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的管理,強化責任落實,實行日?己吮O管。四是積極搞好扶貧規劃和項目入庫,對照目標責任書,實現戶脫貧、村摘帽的目標任務。
二、繼續夯實農業產業。
一是探索培育家庭農場等新興產業,通過“互聯網+”網絡銷售平臺,發展壯大現代農旅產業。二是依托市場需求,積極引導群眾調整產業結構,以順坪村、柏樹村和大灣村為示范點積極發展市場反映良好積極效益高的五星枇杷、花椒和中藥材(白芨、重樓)等產業,不斷提升產業質量為群眾征收致富提供強有力保障。三是爭取項目支持,實施內聯外通工程。努力形成區域內村與村、組與組交通順暢,田間林區耕作便捷;呼吁和爭取上級支持新建或改擴建縣城至**的交通主干道,打造提升通往周邊小堡、曬經、坭美等鄉鎮的交通環線,形成內聯外通的便捷快速的交通格局,增強**鄉的可進入性。努力實施保護提升工程,以南方絲綢之路文化為內核,深入挖掘線路遺產中的“堡”、“橋”、“關”文化,重現南方絲綢之路的歷史文化景觀,加強平等、大灣傳統村落的保護和利用,圍繞“中國傳統村落”的目標,建絲路文化風情和傳統驛站村落風情體驗區。打造**煙雨廊橋、打造紅色旅游--紅軍文化標語墻、打造平等、大灣清代傳統特色村落、打造清溪峽古道探秘、打造森林康養基地等,發展觀光旅游、康養旅游、文化旅游產業。
三、不斷強化環境保護。
鞏固提升中央、省環保督察成果,全面完成反饋問題整改。持續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三大戰役”,加強對轄區內工礦企業監管,督促企業完善環保設施。全面落實河長制,加強飲用水源污染防治,加強對小水電巡查,全面關閉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確保下泄水流量達標,維護好河道生態環境。
四、全面推進安全工作。
一是明確責任,抓好落實。各負責人要積極主動,敢于擔當,切實阻斷各類隱患。二是加強排查,及時整改,切實做好“四張”清單。三是鄉防汛辦、環保辦、河長制辦等人員切實增強協作配合意識,強化聯系溝通、協同作戰、齊抓共管地確保工作高效落實。四是從嚴督查,及時上報。確保安全工作順利推進。
五、持續加強黨建工作。
一是深化黨建“雙帶”主題活動。以點帶面打造以柏樹村為重點的4個貧困村黨建示范點。繼續加強基層黨組織陣地建設,實施結對幫扶,黨群互動。二是加快村級活場所規范化建設加強活動陣地建設,充分發揮黨員活動場所陣地作用,提高基層組織服務能力。三是加強基層黨支部書記教育培訓工作,繼續加強流動黨員日常管理,切實建強黨員隊伍。四是扎實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專題學習,在6個村中樹立一個典型,形成區域聯動,示范帶頭。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