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來,**鎮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以“打贏脫貧攻堅仗”為主線,大力推進精準脫貧工作,突出抓好財稅征管、農業開發、基礎設施建設、民生保障、社會穩定及干部管理等工作,實現了全鎮社會穩定和諧、經濟持續發展的目標,F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2018年工作回顧
一、早謀劃,抓重點,社會經濟穩步提升
早在去年我鎮就已經開始謀劃今年的財稅收入,積極把財稅工作做早做好。經過多方聯系各界,積極調動及發揮**籍經濟能人的優勢,今年我鎮的經濟情況得到穩步提升。
一是各項經濟指標健康發展。1.財政收入:1—8月累計收入68.1萬元,其中國稅收入38.9萬元,地稅收入29.2萬元。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月份累計上報20427萬元,預計到12月底累計上報28824萬元。3.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8月累計上報3430.8萬元。
二是招商引資成效開始凸顯。今年,我鎮新引進1個億元項目——“金色田園”現代生態農業特色示范區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約3億元。開工億元以上項目3個,分別是金色田園特色農業項目、華興郁江糧食物流加工基地項目和沖口特色農業項目;策劃包裝項目2個,分別是計劃投資2億元的江南水鄉農耕產業示范園項目、計劃投資5000萬元的海大農牧大型養殖項目。
三是深化細化“六個年”活動。我鎮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通過申報落實基礎設施項目、引導群眾自發投工投勞等有效形式,加快推進城鄉建設。我們抽調多名精兵強將,全力做好群眾期盼的峽山至**公路項目建設,截止目前完成征地125畝,房屋拆遷140平方米,使項目得以順利實施,目前該項目已經基本完成路基鋪設,預計今年底將實現通車。我們還協助開展疏港大道、郁江大橋、橋津路擴建和桂平至山心公路項目前期工作,爭取早日開工,切實擺脫路尾水尾困境。
重民生,辦實事,發展壯大農業產業
一是積極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我鎮先后發展了大李村占地15畝的富硒紅薯項目,寧村占地30畝的辣椒種植項目,潘李村、石江村飼養青頭鴨項目,梁莫村占地25畝的中藥材(莪術)項目,東嶺村占地30多畝的中藥材(莪術、廣金錢草)項目,雷村占地22畝的中藥材(莪術、佛手)項目……截止目前,我鎮各村均通過多種模式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進展順利。今年10月底,我鎮7個貧困村中,年集體經濟收入達3萬元的村有7個,11個非貧困村中,年集體經濟收入達2萬元的村有11個。其中,東嶺村的中藥材(莪術)項目被當做典型案例在貴港市、港南區推廣。今年6月22日,在我鎮召開港南區“書記面對面”現場會,區委書記楊亞俊、區長曾健清,區領導覃祖興、梁東、姚幼梅、鄧永康、張斌、馬明及各鎮(街道)黨(工)委書記、分管領導、集體經濟“空殼村”支書代表,區委辦公室、區政府辦公室、區委組織部分管領導,區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領導小組成員近100人參加。參會人員到東嶺村實地調研廣金錢草、莪術種植基地,了解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現場提問互動。區委書記楊亞俊指出,在東嶺村實地參觀和互動很有成效,真正達到了直面問題、深入思考如何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效果。并強調,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保障,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必然要求,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必須充分認識、高度重視;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大有可為,必須下定決心、堅定信心,各村要學習借鑒港南區產業發展型、投資入股型、資產盤活型、結對共建型等成功發展模式,發揮優勢、因地制宜搞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任重道遠,必須加強領導、合力推進,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解放思想、攻堅克難,抓實抓細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工作,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二是大力創建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在2017年泰香檸檬生態種植基地獲得自治區級鄉級農業示范園的基礎上,今年我鎮把雷村占地330畝的雷氏百香果基地、務鳳村占地450畝的美香花果山百香果基地、潘李村占地400多畝的旭興火龍果基地、石連村占地300畝的甘國超沃柑種植基地、中和村占地200畝的寶興火龍果基地,還有武記養豬場、君城養豬場、東順養豬場等打造成村級示范點。目前我鎮全力配合上級將全廣西最大的百香果連片種植基地——石連村沖口屯農業觀光園打造成縣級農業示范區。經過我們的努力,以上項目均已達到創建示范點示范區的標準,其中君城養豬場年產生豬達1.4萬頭,在創建示范區工作方面,我鎮滿懷信心。同時,通過示范區的輻射引領作用,引導農民特別是貧困戶調整產業結構,種植周期短、見效快的高附加值農產品,最終達到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促進我鎮農村經濟得到跨越式發展。
三是美麗鄉村不斷引向深入。今年我鎮及時落實上級部門的要求,爭取上級垃圾池建設資金15萬元對18個村的垃圾池進行了維修,同時通過田畝代扣保潔費724714.51元,聘請保潔員88名。為了做好環境衛生大整治工作,我鎮先后組織四次鎮一級的大整治工作,前后出動130多人次,清理垃圾1.8噸,清理面積6千平方千米;我鎮鄉村辦通過聯系各中小學校,通過學生向廣大家長群眾宣傳,同時組織鎮干部進村入戶開展“三清潔”宣傳動員,先后發放宣傳資料1000份,及時指導各村開展環境衛生大整治工作,全鎮18個行政村累計開展22次村級環境衛生大整治,出動260人次,清理垃圾11.8噸。通過環境衛生大整治工作,及時清理了我鎮的陳年垃圾,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四是興修水利工程并經受住了防汛抗旱考驗。我鎮十分重視全鎮沿江的19條防洪堤壩與2座水庫管控工作。經常對水庫、堤防進行巡查,巡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記錄并匯報上級,經我鎮與港南區水利局對接,河塘堤、東山堤、山塘堤、封門水庫水閘涵洞均已維修并正常使用,曲角堤爭取2019年投入使用。維新村投資10萬元打塘水庫塘堤加固工程、東嶺村投資254萬元農業節水工程正在開工。
今年的春旱、秋旱我鎮都派出工作組分別到各村組織、督促、協助群眾進行抗旱,確保水稻種植面積的穩定、水稻的穩產和稻谷的增收。我鎮除多次向區水利局匯報外還準備了10000多只編織袋等防汛物資以備急時之需。今年汛期兩次洪水三次臺風我鎮均能平穩度過,不出差錯。
樹意識,抓落實,促進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一是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我鎮從人員、經費、設備上,進一步完善鎮村信訪室建設,針對涉訪重點人員、吸毒、精神病患者和社區服刑人員等進行有效管控,有效排除影響社會穩定的隱患,及時化解了各種社會矛盾,確保了全國兩會召開期間和清明、國慶等重大節假日期間轄區穩定,全年沒有發生群體事件,沒有人員赴邕進京上訪。
二是想方設法提高公眾安全感。今年以來,我鎮加大公眾安全感滿意度宣傳力度,發放滿意度調查問卷2500份,發動群眾積極參與調查,采取電話抽查的方法確保發放到位,提高知曉率和答優率,進一步深化提高公眾安全感滿意度工作。同時在全鎮18個行政村分別成立了群防群治巡邏隊,配備了一村一警務助理,大力推進“掃黑除惡”行動,重點打擊吸毒販毒人員,全力保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三是切實抓好安全生產及環境保護工作。在安全生產日當天共發放《安全生產和安全手冊》、《公共防災避險應急手冊》和食品安全宣傳資料等約2200份,參與活動人數達550人。聯合各單位開展安全生產檢查18次,重點針對爆竹、校園安全隱患和建筑施工安全等重點方面進行專項整治。同時做好環境保護宣傳及環境整治工作,堅決打擊環境污染行為,對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做出了部署,堅持標本兼治,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強力抓好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強化沿江環境綜合治理,加快我鎮污水處理廠項目建設進度,全力保障項目實施,提高我鎮污水處理能力,優化生態環境。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按期按質抓好環保存在問題整改,全面清理排查整治環境風險隱患,建立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推動形成生態環境保護的強大合力。
四是做好國土資源管理工作。2017年土地衛片執法工作涉及我鎮的違法圖斑54個,按時完成了拆除整改圖斑9個,立案處理案件81宗。根據土地資源情況,建立以土地管理和耕地保護為重點,采取各種措施嚴格保護耕地,加大基本農田土地整理力度,在增減掛鉤項目推進過程中,派調查人員實地調查及對接工作40次,協助開展實地勘察、民意調查、土地測繪和立項工作,共涉及13個行政村,79個地塊,共540余畝土地。
五是全力完成征兵工作。在鎮武裝部及全體人員的努力下,今年我鎮超額完成征兵任務。今年港南區征兵辦賦予我鎮的征集任務數是23人,我鎮完成人數27人,超額4人,超額人數排名全區第一。大學畢業任務數3人,超額2人,大學生任務數14人,超額5人。報名率、上站率、合格率、擇優率、退兵率等“五率”量化考評均達到優秀等級。
四、盯目標,找方法,大力推進精準扶貧。
一是著力解決重點難點問題。2018年我鎮計劃脫貧摘帽村是雷村、寧村、東嶺村、梁莫村,計劃完成全鎮334戶1573人穩定脫貧,我鎮以問題為導向,重點解決扶貧產業薄弱,脫貧戶無穩定收入,住房不達標等問題。為壯大扶貧產業,我鎮通過“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分別在雷村、寧村、東嶺村、梁莫村發展種植中藥材120畝。目前我鎮打造扶貧車間共6個,分別為:貴港市德泉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貴港市**鎮致和酒坊、貴港市天通種養專業合作社、貴港市泰香檸檬種植專業合作社、貴港市港南區興興發木材加工廠、貴港市港南區雷氏百香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動貧困群眾實現扶貧車間就近就業37人,人均年增收超6000元,預計可帶動11戶2018年實現脫貧摘帽。為了解決貧困戶無房問題,發動貧困戶進行危房改造,今年25戶貧困戶享受了危改,為脫貧打下基礎。
二是著力強化第一書記(工作隊員)管理。我鎮以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活動為契機,成立鎮級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專項治理實施方案,堅持以效問責,在全鎮開展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隊伍管理不斷優化。制定實施《**鎮脫貧攻堅管理辦法》,嚴明幫扶干部脫貧攻堅追責情形,進一步壓緊壓實工作作風。切實加強紀委監督執紀力度,組建干部作風督查組,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到鎮直各單位、內設部門、行政村開展作風檢查,存在問題一律通報批評,工作執行效率明顯提升。
創機制,強領導,基層黨建成效明顯
我們創新實施1+3內引外聯工作機制,增強了各村黨建力量。堅持“用責任制管責任人,以責任人帶一班人,以一班人活一盤棋”的黨建工作理念。重點打造了洋七橋村平垌屯鄉賢文化和石連村沖口屯外出黨員回鄉創業黨建示范點,嚴格規范全鎮40個基層黨支部黨內組織生活,使“兩學一做”、“黨員統一活動日”、“三會一課”制度等常態化開展,推動我鎮基層黨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當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經濟總量小
1.基礎條件薄弱制約經濟發展。**地理位置偏僻,目前僅有一條5米寬的橋津路通往324國道,交通十分不便。另外,我鎮資源饋乏,大部分土地屬農保地,能夠開發利用的只有一些零散丟荒的低丘緩坡,因此制約了招商引資和工業發展。
2.缺乏項目支撐導致發展緩慢。雖然上級部門已經提出在**建設物流園區、郁江大橋、橋津路擴建等大型項目,但目前仍處于前期階段,未正式開工建設,目前我鎮開工建設的項目主要以改善民生的基礎設施為主,且投資總額較小,對經濟發展拉動不大。
3.工業基礎薄弱導致工業產值較小。**轄區內企業少,以中小企業居多,對經濟發展貢獻較小。而農業以種植水稻等作物為主,未形成產品深加工產業,產品附加值較低。
二、脫貧攻堅難度大
一是個別第一書記(工作隊員)積極性不高。個別第一書記、工作隊員責任心不強,存在“懶政”思想,對扶貧工作不上心,鄉鎮政府布置工作召集開會時以各種理由請假曠會,鎮扶貧辦多次催交材料不理不睬,“拖著牛鼻子走”。
二是貧困戶內生動力不足。部分貧困戶自我發展主體意識不強,不同程度存在“等靠要”等依賴思想,主動發展生產、勤勞致富思想認識仍不足。
三是產業扶貧帶動力不強。農民專業合作社規模都較小,技術能力不強,抗擊市場風險能力弱,不能很好發揮帶動貧困戶增收的作用。
2019年工作計劃
一、主動對接**外出鄉賢,努力引進更多億元項目
走出去對接**籍外出鄉賢,邀請鼓勵他們回鄉創業,或通過他們資源吸引客商到我區投資。重點抓住峽山至**公路建設和**武樂郁江大橋建設的有利時機,利用我鎮毗鄰西江黃金水道的有利優勢,在港口碼頭方面進行招大商大招商。同時利用石連沖口、金色田園等項目進行以商招商,在招商引資方面實現更大的突破。
二、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夯實**長遠發展基礎
協助開展疏港一級路、**武樂郁江大橋等項目的前期工作,爭取早日開工。
切實完成征地拆遷任務,確保滿足項目用地需求
我們將早謀劃早部署早行動,抽調精干力量,全力完成疏港大道、**武樂郁江大橋等項目的征地拆遷任務。根據上級要求,全力配合做好我鎮土地收儲各項前期工作。同時加快推進**鎮耕地后備資源開墾項目,為全區爭取更多用地指標作出貢獻。
四、創新實施鄉村振興計劃,打造突出優勢特色產業
重點把沖口農業園區和泰香檸檬基地進一步建設成為縣級特色農業示范區,為其他鄉村發展提供樣板。加快實施土地流轉,大力發展百香果、香水檸檬、中藥材等高效特色農業產業,壯大村集體收入。繼續深化清潔鄉村,全面推進實施鄉村振興計劃。
五、不拆不扣做好精準扶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2019年繼續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爭取更多的貧困戶早日脫貧。重點要做好扶貧政策落實,產業發展和扶貧隊伍管理工作,加強扶貧作風建設。在產業發展方面,重點發動貧困戶參與百香果、沃柑、香水檸檬、中藥材等高效特色農業產業增加收入。
六、大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帶領農民增強致富
2019年我鎮將繼續以黨建為引領,推行“1+3”內引外聯黨建創新工作機制,通過經濟能人“帶動致富”,后盾單位“引領幫扶”,返鄉黨員“反哺家鄉”,同時利用發揮上級撥付的產業扶持資金,結合**的特色優勢產業,大力發展中藥材和百香果,以及香水檸檬種植,同時引導各村與產業基地合作經營增加收入。
此外,堅決做到守土有責,全力做好維穩、安全生產和基層黨建等各項工作,不斷強化政府自身建設,為各項工作推進提供保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