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4 第二課 計劃引領學習
第二課 計劃引領學習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初步了解計劃在學習中的重要性。 情感目標:體驗計劃給學習帶來的好處。 技能目標:初步學習制定計劃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體驗計劃給學習帶來的好處。 難點:如何制定學習計劃。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強調規則意識。 學生準備:一段制定計劃的經歷。
【教學流程】
篇二:小組PK實施方案
小組PK學習實施方案
小組PK學習是當今教學中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為每個學生創設了表現自我的寬松氛圍,使學生的思維顯示出積極的心態,能較大程度發揮集體互助力量。近段時間,在探索如何使小組PK學習更具實效性方面,我們在進行積極地探索。以下是我校學生小組PK學習計劃:
一、學生方面
1、有效分組
針對我們學校班級多,班級人數多的情況,我們把學習小組進行合理分配,每四——六人結合為一組,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組內至少有一名同學成績優秀,有一名同學成績在班級中相對較差,其他兩名同學成績中等。這樣的組合,可以使小組之間的競爭力基本均衡,小組成員之間能夠齊心協力,搞好學習。
2、成員職責
學習小組確定好以后,組內民主選舉一名同學擔任組長,組長要有一定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在小組活動的時候,擔任“小老師“的角色,負責組織小組的討論,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能引導本組學習困難的同學掃除學習上的障礙。同時建議小組長每隔一個月左右進行流動,使組內每一位同學都能夠展示自己的水平,提高自己的能力。
3、發言順序
作為小組成員,在進行檢測的時候,可以沒有先后順序,互相出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加以檢測并訂正。但是在討論比較有難度的問題時,要求組長一定要組織小組成員全部發言。發言的順序,建議讓小組內學習較困難的同學先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同學發言的時候,其他小組成員一定要認真傾聽,如果對同學見解有不同看法,可以加以補充,組長根據組內成員的意見,形成小組意見,在班級交流的時候,推薦一名同學進行發言,發言的時候,要以“我們組認為···”來進行交流。
二、教師方面
1、確定話題
進行小組PK,我們的目的就是讓每一位同學能夠在這樣的氛圍中不斷提高。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一定要選擇合適的話題讓學生交流合作。低級的檢測等形式的合作對教師要求不是很高。但是在出示探究性的問題時,要求教師一定要鉆研教材,深挖教材,為學生提供有探究價值的問題,不能讓PK學習流于形式。探究的問題過難或過于容易,都會使小組PK的成效不明顯或者說不夠有效。同時,要在日常程教學中,逐步讓學生學會討論,學會表達,學會組織,學會評價等方法,使合作學習凸顯實效。
2、教師參與
目前,我們的學生都基本能夠在小組內發言,但是,對于傾聽很多同學做的不是很好。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生進行PK學習的時候,教師要參與其中,在班級內進行巡視,詢問學習成果,如果發現有學習困難,及時進行點撥。一些程度較差的學生不善于
發言,教師要深入到小組中去,傾聽他們的發言,哪怕他們說的很少,都要給予充分肯定,及時鼓勵。
同時,教師要注意調控PK的時間,不能太短,學生尚未討論出結果。但也不能過長,一節課畢竟有限,要向四十分鐘要質量,要使各個層次的學生各有所得,確保小組PK學習收到實效。
當然,小組PK學習的途徑遠不止這些,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深入的挖掘,為學生創設PK學習的機會,充分發揮小組PK學習的時效性,努力培養學生的合作與PK觀念,增強學生的合作與PK技能,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